巴中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208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2-09-30 17:37 【字体:  

尊敬的陈彦竹委员:

您好!您在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期间所提出的《关于提升乡村振兴科技支撑水平的建议》(第208号提案)已收悉,提案由我局主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2家单位协办。现将第208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情况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特别是乡村振兴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市涉农科技人员主要分为对接高端“三区”科技人才、省级科技特派员,选派中端市县(区)科技特派员3大类。自科技部实施“三区”科技人才计划以来,我市围绕茶叶、核桃、银耳、道地药材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先后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畜科院等高校(院所)对接选派“三区”科技人才1000余人(次)。2021—2023年将连续每年选派69名“三区”人才对口在我市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农业专业技术服务、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培训和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指导。围绕庭院经济、家庭农场及零散农户的技术需要,全市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伍25支,选派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科技特派员129人(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总选派人数的74.4%),涵盖水产、畜牧、经济作物等大宗农业领域。先后选派平昌县玉鹿农业、巴中市誉丰农业、四川通江漫山红现代农业等300余家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参加科技部在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举办的“秦巴山片区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骨干培训班”和省科技厅在川农大举办的“三区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同时,围绕“巴山阿姨”“巴山建工”“巴山采茶工”“黄羊小厨”等劳务品牌打造一批特色培训项目,帮助0.28万人脱贫劳动力有效提升技能水平。今年来,“三区”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已在全市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300余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1000余份,解决技术难题23个,研发农业创新产品50余个,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人才支撑。

二、培育创新主体情况

全市围绕“1+3”主导产业、县区“1+1”产业布局和“2+1”农业优势大品种的布局,依托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中茶所等高校院所联合实施了《通江银耳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基地建设》《优质红茶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柑橘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0余个,基地建成核心示范面积达1.2万亩以上,推广示范面积达5万余亩,实现了产业种源的产、保、供、销一体化。近三年来,全市累计争取国、省农业产业发展科技研发项目70余个,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涉及优质粮油、有机果蔬、生态养殖等农业产业。全市已建立集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示范、名特优新品种培育、优质农产品生产、实用技术培训一体化国家级农村众创空间——惠丰农业星创天地、塔基崧源PGS有机农业星创天地、秦巴云顶茶业星创天地、南江宏信星创天地4个,农村创新创业平台充分发挥创业、创新、创客、扶贫“三创一扶”智力带动作用,培育鼎荣农场、宏宇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小微主体160余家,吸纳返乡大学生117人、返乡农民工创客29人,带动建卡贫困户500余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活力不断提升。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对我市“特色产业+创客+扶贫”的“三创一扶”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四川巴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行“大园区+小业主”经营模式,“大园区”统筹资源、搭建平台、招引项目,“小业主”多元发展、延伸链条,优势互补促进多元增收。目前,入园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分别达156 家、1092 家,吸引种养殖大户、创客等“小业主”2500余个,年产值突破50亿元。“通江银耳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选育银耳新品种5个,推广银耳种植新技术16项,实施科研课题18项,登记科技成果8项,获科技进步奖3项,带动通江县段木银耳年用种量突破100万袋,为推动通江银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三、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情况

目前,全市已建立农业领域众创空间“星创天地”4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0个;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涉农高新技术企业7家);备案市级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创新平台34个。目前,我局正积极支持市农林科学院联合四川大学等高校建设《厅市共建秦巴山区牛羊遗传资源发掘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后期将对推动我市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和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起到积极作用。全市建立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互联网+农业科技服务”平台6个,市级指挥中心1个,按照“线上能解决不线下解决,就近能解决不远派解决”的工作规则,将线下科技特派员全部纳入“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平台市级指挥中心专家库,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考核,实现科技服务“线上+线下”双向选择模式,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注入新的科技活力。四川科技兴村在线巴中分平台已累计完成产业技术信息咨询147217条,咨询信息144663条,专家答复率达98%,实现行政村在线服务全覆盖。率先在全省成立了第一家“巴中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联合会”,该平台已吸纳40余名农业领域高端专业技术人员入会,在技术交流合作,科技咨询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推广与应用服务等领域服务企业20余家,开展成果转化对接40余次,培训企业骨干60余人。市、县(区)形成了“科技特派员+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农户”全产业链科技服务新模式,推广示范“红缨子高粱”“川康优6308”“天府胭脂”等新品种80余个,推广良种种植面积10.2万亩,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经济作物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不断提升。引进转化运用“川明参增值增效新模式”“枳壳良种繁育技术规范”“黄羊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等惠农、助农新技术130余项,在原产业培育技术路线基础上研发“鲜叶摊放”“种苗繁育”新技术30余项,农业产出率和农业耕地利用率提升约31%,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充分发挥,真正实现了“做给农民看、带动农民干、领着农民赚”的“三赢”目标,为实现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情况

全市先后出台了《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巴府办发〔2021〕18号)《巴中市科学技术局、巴中市财政局、巴中市统计局、国家税务总局巴中市税务局关于印发〈巴中市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十条措施〉的通知》(巴科发〔2021〕6号)《巴中市科学技术局、巴中市财政局〈巴中市关于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巴科发〔2020〕9号)《巴中市科学技术局、巴中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巴中市税务局关于印发〈巴中市激励企业研发投入增量补助实施细则〉的通知》(巴科发〔2021〕13号)等多个普惠性政策文件。近三年来,全市已兑现科技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券等各类补助资金近2000万元,累计为15家科技型企业争取“天府科创贷”贷款2120万元。通过不断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和创新氛围,全市已培育出南江大叶茶单株系列“南江1号、南江2号”,选育通江银耳新菌株“20—1”“野生4号”等国、省级良种科研新成果;研发“乌苓苁蓉合剂”“银耳石化茶”等科技创新新产品100余个。

再次感谢陈彦竹委员对科技工作的关心支持!下步我们将重点围绕提升乡村振兴科技支撑水平做好以下四点工作。一是主动与产学研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接,切实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合作机制,不断提升我市现有农业科技人才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形成乡土人才与高层次人才融合互补的科技人才支撑体系。二是强化现有科技特派员的考核管理制度,使科技特派员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创新创业工作氛围。三是围绕“1+3”主导产业、县区“1+1”产业布局和“2+1”农业优势大品种的布局,分批次建立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园区),推广、示范运用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提升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四是鼓励企(事)业单位依托高校院所建设星创天地、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创业平台,培育涉农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等创新主体,推动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巴中市科学技术局

2022年7月1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巴中市科学技术局网站地图
电话:0827-5263235 邮箱:bzkjjb@163.com 地址:四川省巴中市江北财苑街67号
蜀ICP备2021011899号-1 川公网安备 51190202000185号网站标识码:51190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