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巴中市科学技术局 > 其他法定信息

关于回复市政协委员提案的函

2018-08-08 09:57 来源: 市科技局 作者:市科技局
  市农业局:  关于协办市政协委员提案的函收悉,现将科技支撑农业产业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服务工作,通过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及科技创新服务,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不断优化和改善科技创新环境等措施,促进了乡村振兴发展和农业产业发展,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巴中市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若干政策》《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激励办法》和《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方案》,加强“对外人才引进”和“对内人才激励”,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全市涉农事业科技人员离岗创新创业160余人。到2018年6月底,全市共有惠丰农业、天恩农业、七彩林业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建立通江银耳、南江黄羊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5个,组建青峪猪、马铃薯、巴山土鸡等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7个,认定空山黄牛、芦笋、茶叶等种业创新基地10家,建立核桃、猕猴桃、生猪、土鸡等省、市级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5个。实施“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行动计划,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685人,举办“巴山秀才”科技培训150余期,累计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达5余万人。推广芦笋、茶叶、脆李、土鸡、粮油等优质高产新品种30余个、新技术20余项,引进转化农业科技成果100余项。市、区县建立科技扶贫在线运管中心6个,收录科技服务专家2053人,信息员6658人,技术服务达2万余条。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将建成的通江银耳、南江黄羊、青峪猪、芦笋、金银花、虎杖、茶叶、核桃八大种业创新基地进行打捆,按照“一芯三园八基地” 的空间布局,于2015年12月成功申报为四川巴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目前我市唯一的“国字号”产业园区,提升了巴中山地特色种业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根据园区规划,创建了“平昌生态种养科普体验园”“平昌高山茶果示范基地”,巩固提升土鸡科学研究所、茶叶研究所、畜禽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创建四川省高山茶叶产业技术研究院。辐射带动全县土鸡规模化养殖场239家、茶叶种植15.5万亩。南江县先后建立南江黄羊、南江核桃、南江银花聚集示范区和彩叶苗木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挥园区示范作用,带动全县规模种植核桃58万亩、金银花12万亩,养殖南江黄羊42.4万只。通江县加强了通江健康精品加工展示园和通江银耳、青峪猪特色品种集聚区的建设,园区聚集了巴中市通江银耳科研所、巴中市青峪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入驻了山霸王、光泰科技、裕德源、巴山牧业、古林银耳、鹰歌农业等企业,园区企业共取得省级科技成果5项,申请专利78件。研发银耳新品种2个,开发通江银耳精深加工新产品8个,通江银耳产业实现总产值22亿元。

二是推进山地特色种业创新基地建设。市政府出台了《巴中市山地特色种业创新总体规划》,重点围绕“6+4”产业(即:中药材、通江银耳、南江黄羊、青峪猪、马铃薯、芦笋和巴山土鸡、空山黄牛、茶叶、核桃),建设种业创新基地10.13万亩,实现主要良种种养覆盖率达到97%以上。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目前,川银耳1号、2号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南江黄羊配套系研究进入第三世代,青峪猪完成8个血源体系和品质测定,南江核桃、通江核桃新品种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南江大叶茶单株系列“南江1号、南江2号”已被审定为国家级良种,培育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业科研新成果。

三是推进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全市围绕生态畜禽、高端水产、有机果蔬、富硒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建设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5个,总面积达8732亩,覆盖9个乡镇、15个村辐射带动贫困户700余户,贫困人员2500余人,可保障当地400余农户常年务工。基地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示范推广有机土鸡健康养殖、核桃低产林高接换优、茶叶扦插快繁等新技术7项;推广“徐香”“翠香”“东红”等新品种10余个。平昌海升科技扶贫园引进草莓、蓝莓、黑莓、软枣猕猴桃等新品种,实施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延伸冷链物流和自动化加工等产业链,吸纳284户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入股,探索出多种扶贫有效模式,拓宽了农民增收途径。四川塔基崧源省级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大力推行“龙头企业+示范基地+贫困村+贫困户”科技扶贫新模式,流转土地1600余亩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示范推广有机土鸡健康养殖、有机土鸡食料种植、有机梨标准化种植等技术,为示范基地培训骨干技术人员18名,开展培训活动10次,培训从业农民600人次,带动贫困户55户206人,户均增收3000余元。

四是推进“科技扶贫在线”平台建设。按照有机构、有职能、有人员、有场地、有条件、有经费“六有”工作要求,建立“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市、区县分平台6个。平台汇聚了包括驻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农技员、帮扶干部、教师、实体经济技术人员在内的贫困村全域覆盖信息员队伍6658人,收录科技服务专家2053人。自2016年四川科技扶贫在线服务平台启动建设以来,全市累计技术服务农户(贫困户)技术需求达2万余条,为农户挽回经济损失无可估量。

五是推进“星创天地”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积极支持具有较强经济实力、较强管理能力的科技特派员建立了一批集农业高新技术研发示范、名特优新品种培育、优质农产品生产、科普教育培训及生态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星创天地”,促使农村科技创新创业的星星之火加快形成燎原之势。巴中市科技特派员、恩阳区慧丰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实大学毕业后,带领12名大学生自筹资金建立了“慧丰农业星创天地”,成功探索出“1613”利益分配机制,解决并扶持5家合作社在种植和养殖中的技术问题,在孵创客12人,培育巴中市恩阳区鼎荣农场、巴中市恩阳区宏宇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5家,吸纳返乡大学生3人、返乡农民工创客4人。天恩农业“星创天地”利用线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为当地的回乡务工人员、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低成本、低风险的创业服,为当地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农业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目前,该“星创天地”已流转土地2100余亩,为356户家庭共265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6人,通过支付土地租金和人工工资,贫困户人均增收达6000元。

六是推进科技特派员技术队伍建设。目前,全市拥有科技特派员共计685人,其中以任勇、李实、汪其德、贾正贵等为代表的创业式科技特派员53人;以张晨忠、潘德华、刘从甫、张传锐等为代表的服务型科技特派员577人;以姚劲松、周勇、王国栋、张云生为代表的大学生科技特派员55人。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协办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达80余家。巴山土鸡产业发展技术服务中心在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市巴山土鸡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贾正贵的带领下,探索出了“保种选育—鸡苗培育与输出—养殖技术创新、集成、推广—科技扶贫示范与辐射带动”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巴山土鸡研究院+技术服务中心+技能培训”的技术服务新模式。先后引进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三区”科技人才100余人。启动实施了《巴山秀才科技培训》项目,集中在四川农业大学培训提高型人才500余人,组成专家小分队在田间地头现场培训普及型人才达5万余人,为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科技动力、提供了科技支撑。今年6月,我市又推荐了四川巴山果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劲松等8名科技特派员创业骨干参加科技部在复旦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期150天的创业培训班。同时,推荐了四川通江漫山红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金勇等10名涉农科技企业、专合组织负责人参加了省科技厅在四川农业大学举办的“三区人才”创业培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